【火速围观】家长关心的耳畸形产生的原因在这里
耳畸形(就是耳朵的意思)是一种天生的外耳畸形症状,百分之九十的耳畸形病人都是只有一侧的耳朵受到影响,当然也有双侧耳朵都受到影响的,而男孩比女孩更易有耳畸形。在单侧耳畸形的病例中,右边的耳朵比左边耳朵更易受到影响的。全世界的发病率为0.83/10000到17.4/10000不等,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.4/10000。
耳畸形的不同形态
耳畸形分类众多,目前耳畸形分型学术界主要采用德国学者Marx分级和日本学者Nagata(永田)分型:
Marx分级:德国学者Marx于1926年根据外耳的大小把耳畸形主要分为三类,经过改良后广泛应用于临床,这种分类简单清晰明了,可以简单归纳为三度。
Ⅰ度:耳廓的大小、形态轻度残缺,比正常耳稍小,但耳廓重要的表面标志结构存在,只是轻微结构改变,有耳甲腔和耳道口,外耳道狭窄,严重时外耳道出现闭锁;
Ⅱ度:比较为典型,外耳多数结构不可辨认,只存在呈垂直方位的耳轮,呈腊肠状,外耳道闭锁;此类比较为常见。
Ⅲ度:只存留皮肤、软骨构成的团块,严重者出现无耳。常常伴有患侧的下颌骨发育不良。
Nagata(永田)分型:Nagata为日本学者Satoru Nagata,把耳畸形分为耳甲腔型,腊肠型,耳垂型。
耳甲腔型:耳廓部分尚可辨认,耳甲腔小,外耳道闭锁,有耳屏,一般少伴有面神经异常和半面短小。可分为大耳甲腔型和耳甲腔型。如下图所示:
大耳甲腔型
耳甲腔型
耳垂型:耳廓大部分结构无法辨认,只有一个明显的耳垂,残耳不规则,呈菜花状、舟状或腊肠状等,外耳道闭锁,无耳屏,一般少伴有面神经异常或半面短小。
无耳型:耳廓结构无法辨认,耳垂异位甚至没有耳垂,外耳道闭锁,无耳屏,一般常伴有面神经异常或半面短小。
耳畸形的致病原因分析
胎儿的耳部发育时间相当早,在胎龄6周时就开始发育,至怀孕两个月末,胎儿的外耳、中耳和内耳就已具雏形,形成基本的形态结构。耳廓、耳甲腔和外耳道发育主要来源于第一鳃弓,而胚胎时期第一、二鳃弓及第一鳃沟的发育异常均可导致外、中耳畸形。
关于先天性外、中耳畸形的病因,目前仍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之中,很难将其归咎于单一的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。宝宝出现耳畸形后,许多父母常会感到很内疚,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所致。其实大部分耳畸形患者为散发病例,并不存在家族史,耳畸形的病因目前尚无论,故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必过于自责。
新生儿耳畸形的发生,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,如准妈妈在孕期采用了先兆流产药物保胎治疗,或是服用了抗感冒或抗生素类药物,维甲酸类药物等;准妈妈在孕期长期接触具有毒性的化学腐蚀剂或射线辐射;母亲属于多产次或高龄产妇,或患有糖尿病、居住在高海拔地区;胎儿出生时体重偏低等。由于胎儿的耳部发育时间很早,常在孕期两个月末已形成雏形,故这些因素均可能干扰胎儿耳部的正常发育,并可能诱发耳畸形。建议准妈妈在孕期远离这些危险因素,以降低宝宝发生耳畸形的风险。
耳畸形病人的残耳表现为花生样赘生物,随年龄不会长大,因此只能通过外科手术还患儿一个正常大小相似的耳朵。部分耳畸形的患者由于外耳道闭锁对听力的影响较小而听力正常。部分患者由于中耳发育畸形只有残余听力,而约有2%的患者由于中耳、内耳的发育畸形而全没有听力。